「時間總是這樣空泛,也了解到人事物都是無常苦空,只有一個我很在意的是『時間』,它讓我感覺到苦啊!不是空,就是那樣緊迫盯人,好像被追,跑得來不及了,的確覺得時間(來不及)……」

8月4日的志工早會上,證嚴上人提起因時間快速的流逝,而感受來不及,尤其佛經裡所提到的災難、無常,如今歷歷映證在眼前。

 

「過去的年輕時代,我在看佛經的時候,都想,這在我這一代等不到,不知還要幾生幾世的時刻,才會碰到。可是短短幾十年間,佛法一直一直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,佛法那樣的印證,一直一直很快速地趕在前頭,佛陀所說的『四大無常』。的確四大無常,不調順,都已經一一呈現在我們的面前。」

四大無常瞬息間 風雨不調釀禍端

佛經上指出在壞劫時,世界上會有「大三災(水災、火災、風災)」、「小三災(刀兵災、饑饉災、瘟疫災)」出現。

「從經典來看,那就是『劫』,這樣長時間的『劫』,可能時間很長才會到了水淹大地,埋沒了什麼樣的世界,什麼樣的世間。一直在說水大不調,造成帶給人間的禍端災難,這種災禍從水災開始。」

中國大陸陝西省降下暴雨,省會西安雨量達到七十毫米,引發土石流。土石流蔓延到鐵軌,造成部分路段損毀,一輛火車被迫中途停止。印度又受到熱帶氣旋科曼(Komen)的影響,豪雨成災,累積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一百人。災情最嚴重的是為在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省,超過二十一萬人撤離到避難中心。

水災,緊接著還有風災、火災,這大三災不斷發生之外;佛陀說四大不調,地大不調——地震,稍微一搖晃,瞬間就是家破人亡了,「那樣的大地震大災難,我們也已經看到了天搖地動,地大不調的粉碎性的災難,總是這幾十年來已經看到多少啊!」

教育方能脫貧苦 克難援建築希望

上人提起在大愛新聞看到一則關於海地的報導--杜柫謝幼兒園援建工程落成啟用。中美洲國家海地於2010年1月12日帶發生強烈地震,慈濟為聖恩修女會所援建的三所學校,已經2013年完工;而2012年動工援建的第四所學校——位在太子港索立諾社區的「杜柫謝幼兒園」,幾經波折後,終於在2015年初完工,7月底正式移交給負責經營幼兒園的海地女童軍協會。

「女童子軍的幼兒園啟用了,好可愛的幼兒,他們海地是很窮,家長也知道,除了教育,別無方法能救苦救難,唯有教育,才能脫貧脫困,孩子能上學是家長驕傲,因為那裡太窮了,要讓孩子上學,要讓孩子讀幼稚園談何容易,孩子可以上學,他(父母)好像很光耀!孩子上學啊,多可愛啊,多亮麗啊!」

美國慈濟志工不畏懼辛苦,鍥而不捨地與當地工程公司不斷溝通、為工程進度奔波,克服重重困難,終於讓幼兒園重建起來,「慈濟人既然接了,絕對不會讓它半途而廢,所以克服一切,總是讓它完成了。」

時間成就一切,杜柫謝幼兒園終於落成啟用,家長、孩子們以喜悅的笑臉、熱烈的掌聲迎接著嶄新校舍,上人由衷讚歎與感恩:「看到這一群的孩子,他們也在感恩慈濟。慈濟的愛不管從哪個國家去付出,他們肯定了解到慈濟的來源是從哪裡來,這是感恩全球慈濟人,大家出錢出力奔波勞頓,他們都不放棄讓它完成,功歸臺灣,發源在慈濟,這真的是要感恩的事,看到了都很感動。」

回歸法源舖愛路 無畏風雨付出愛

除了海地傳回喜訊之外,同樣在今年(2015年)4月因地震嚴重摧毀的尼泊爾,慈濟志工的愛至今仍然持續挹注。8月1日在奇翠巴蒂帳篷區進行義診及衛教,醫護團隊主要由當地醫師和護理人員承擔。但適逢雨季,不論是前置工作、場地布置,均受到大雨影響,考驗著眾人的智慧。

「義診開始,大家要到這地方的路程,就開始下大雨,傾盆大雨,時大時小,有的時候很大,有的時候很小,但是這一群當地的人醫、護理,還有臺灣去的洪醫師,還有從馬來西亞去的,他們要會合起來不畏懼風雨,還是按時而去。」

儘管下雨造成道路泥濘不堪,本土志工排成人龍,以接力方式傳遞磚塊,為愛鋪滿地。擔心發放場地行走不便,志工想方設法解決,一位本土志工丹羅自動自發,在看到泥濘不堪的場地,主動到附近借竹排來墊地以方便通行,大家踩在上面也踏實穩固許多。

「看到大家分工合作,有的搭帳篷,有的鋪路,莫非都是為了求診的老弱婦孺好走路,所以用愛鋪路走過來,真是名符其實。其實慈濟幾十年來,我一直都說,用愛鋪著路走過來,也有這樣的一首歌《用愛鋪著路走過來》,真的大家可以看到,是用愛鋪著路走過來,這不是形容詞,是真實的用愛鋪路,法回歸在佛陀的故鄉--尼泊爾。」

本土志工傳美善 啟發悲心愛無窮

菩薩有愛,以愛鋪路;紀錄美善,則由當地年輕志工勇於承擔。在義診現場,一群本土志工學習人文真善美的紀錄工作,透過實作,將故事紀錄下來。

「我們真善美志工也到達當地,而且也帶起當地的人,他們自己做紀錄,昨天人文真善美菩薩,在當地教導如何取鏡頭,如何把真善美團隊建立起來。哇!有一群年輕人都很有興趣,小志工他們捉的鏡頭也捉得非常好,他們發心立願,總共分成五組。看到當地,佛法落實在生活在人間,這一塊破碎的大地,已經看到了完美的人群用愛去鋪路,鋪平人心的愛,這一股力量會很大。」

義診當中,還有許多溫馨故事,本土志工在雨中帶動團康,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,同時備有竹筒在現場募心募愛,居民以恭敬感恩心投錢入竹筒,雖然貧窮,但心是富有的,看見善種子植入心田,讓上人相當感動。

「竹筒歲月的精神,啟發人人的愛心,就如佛陀的時代,哪怕貧婆,佛陀也要她啟一分恭敬愛心,同樣的道理,把法帶回到佛陀的出生地,同樣要讓這一群又受災難,又是貧又是病,我們也要他們(投下)一個銅板也好,少少一點點也可以造福,人間有福才能平安。」

上人開示,人人虔誠,將愛的能量匯聚,就能在人世間平安祥和。

arrow
arrow

    弘農人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